(1) 黉(hóng)宇:古时学校校舍的称谓。《后汉书▪儒林传序》:“顺帝感翟酺之言,乃更修黉宇。”
(2) 原隰(xí):原野。
(3) 成均:西周的大学,后泛指高等学府。《周礼春官》:“大
司乐掌成均之法,以治建国之学政。”
(4) 横舍:学舍。《后汉书▪朱浮传》:“宫室未饰,干戈未休,
而先建太学,进立横舍。”
(5) 泮(pàn)水:古时学宫前的水池。
(6)绛(jiàng)帐:红色帐帷,师长进座、居室的代称。《后汉书▪马融传》:“常坐高堂,施绛纱帐,前授生徒,后列女乐。”
(7)青衿:青领,学子的衣饰,因以指读书人。《诗▪郑风▪子衿》:
“青青子衿。”
(8)舞雩(yú):古代求雨之祭名“雩祭”,因众人乞雨必舞,故称“舞雩”。《论语▪先进》篇载:孔子要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曾点等人各言其志,曾点说自己喜欢: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“后来遂以”“舞雩沂水”“沂水春风”“春服舞雩”比喻放情自然、优游闲逸之趣。
(9)淡沲(duò):明净、荡漾貌。杜甫《醉歌行》:“春光淡沲秦东亭,渚蒲芽白水荇青。”
(10)岧峣(tiáo yáo):高峻貌。曹植《九愁赋》:“登岧峣之高岑。”
(11)邺(yè)架:书架。邺指邺侯李泌,家中富藏书。韩愈《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》诗:“邺侯家多书,插架三万轴。”
(12)阛阓(huán huì):市区的通称。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阛阓之里,伎巧之家。”
(13)爽垲(kǎi):地势高朗而干燥。《左传▪昭公三年》:“子之宅近市,湫隘嚣尘,不可以居,请更诸爽垲者。”
(14)滥觞:本指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,仅能浮起酒杯,后以比喻事物的起源、开始。《孔子家语》:“夫江始出于岷山,其源可以滥觞。”
(15)嚆(hāo)矢:响箭,发射时声先箭而到,后以喻事物的开始。《庄子》:“焉知曾、史之不为桀、跖嚆矢也。”
(16)莺迁:旧时祝贺人迁居的颂辞。陈樵《送乌经历归二十韵》:“几时嗟蠖屈,后日看莺迁。”
(17)大纛(dào):大旗。
(18)佽(cì)助:帮助。
(19)郊坰(jiōng):远郊。
(20)逸翮(hè):高飞的鸟翼。
(21)星躔(chán):星辰运行的轨迹。
(22)嫏嬛(liáng huán):神话中天帝藏书之所,后喻藏书室、图书馆。
(23)腾骞(qiān):腾飞。
(24)桢幹(qàn):筑墙用的木柱。后喻支柱,引喻为有担当的人物。
(25)易牙:春秋时齐桓公近臣,长于调味。后喻善于烹饪之人。
(26)扢(jié)扬:发扬。
(27)嘉谟(mó):良谋、大计。
(28)颉颃(xié háng):鸟上下飞的样子,引申为不相上下之意。《晋书▪文苑传序》:“潘夏连辉,颉颃名辈。”
(29)溟澥(xiè):大海。
(30)海陬(zōu):海滨。
(31)来轸(zhěn):“轸”为车,引申为前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