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之乎者也”不瞎用
发布人:顾幽雅  发布时间:2018-07-06   浏览次数:94

“之乎者也”不瞎用

中文编辑校对网主编中文编辑校对网昨天

古代文言现在虽说不通行,但是有遗留,在一定场合下还是用得上的。比如,之、乎、者、也这些文言虚词。但到处显摆,不分场合,不弄通意思瞎用,那就会成为成语“之乎者也”嘲弄的对象。(之乎者也: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)。


中文编辑校对网现摘录几个常用的文言虚字,看看在现代汉语中是怎么用的。




1

①有两件事情是平行连贯的,中间用“而”字连接起来。例如:伟大而光荣。

②用来连接肯定和否定两方面。例如:人老而心不老。死而不朽。编辑和校对是个辛苦活儿,但我们要知难而进,而不是知难而退。

③用来连接因果关系。例如:中文编辑校对网为给客户一份干净的文稿而努力。


  



2

①有“拿”的意思。例如:以身作则。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

②表示一个界线。例如:三尺以上。五年以后。

③表示一种扩展。例如:在一县、一省以至全国范围内推广。

④表示因果关系。例如:生产发展非常快,以致工作有点跟不上。有些校对麻痹大意,以致造成不应出现的错误。

“以至”和“以致”是有分别的。“以至”一般表示时间程度、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,有“直到”的意思;“以致”是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的,有“因此而造成”的意思。


  



3

①有“在”和“到”的意思。例如:光荣归于编辑和校对。

②有“从”的意思。例如:青出于蓝。

③有“对于”的意思。例如:勇于负责。有益于人。

④表示比较。例如:功大于过。

⑤表示被动。例如:贸易战,中国败于美国。

⑥以“乎”代“于”。例如:出乎意料(就是出于意料之外)。合乎规律(合于规律)。这种用法是古代汉语的习惯。


  



4

①有“就”的意思。例如:热则涨,冷则缩。

②表示对比,可以翻译成“却”。例如:农民是以种田为主,学生则是以学习为主。

③列举原因和理由。例如:一则支援了农业,二则发展了生产。


  



5

① 有“如果”的意思。说得白一些,有“要是”的意思。例如:如不及早准备,恐怕来不及。

②有“然”的意思。例如:突如其来。

③有“如同”的意思。例如: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如鱼得水。

④有“比得上,比不上”的意思。例如:我不如他(我比不上他)。耳闻不如目见(耳朵听见,比不上眼睛看见)。

⑤有“依照”“顺从”的意思。例如:如期完成。如意算盘。

⑥有“举例”的意思。例如:各种体育活动如游泳、球赛,等等。


  



6

①“没有任何”的意思。例如:莫大的光荣(没有什么光荣比这更大的)。莫名其妙(原意是说不出其中的奥妙。以前为什么说“莫名其妙”不说“莫明其妙”呢?因为这是古代汉语的习惯用法。现在,字典里两个词都有了,都可用了。唉)。


②有“不”的意思。例如:爱莫能助。

③有“不要”的意思。例如:校对莫去操总编的心,你又拿不到总编的钱。当然,中文编辑校对网认为,这种思想是不对的。

比如有些地方说,出了见报差错,“你莫哭”,就是劝“你别哭”的意思。哭了也没用,照扣钱。




7

①有“他的”“她的”或“它的”的意思。例如:各得其所。

②有“他”“她”或“它”的意思。例如:促其早日实现。

③有“那个”和“那样”的意思。例如:有些读者专门找差错,编辑和校对不胜其烦,但有什么办法呢。不堪其言。不乏其人。


  



8

①有“它”的意思。例如:求之不得。言之成理。总之。

②只是凑字数,说不出什么意思。例如:久而久之。

③有“的”和“得”的意思。例如:中文编辑校对网是编校之家。原因之一。十分之一。

“之”字在有的地方可以换成“的”字,但是有的地方不能换。如“亚洲国家之一”,“先进单位之一”,这两句的“之”字就不能换成“的”字。

④“之所以”连用,表示追究原因。例如:贸易战中国之所以胜利,首先是由于*的正确领导;其次是中国百姓听到的大多是浮夸的消息。


  



9

①有“的”的意思(位置不同)。例如:各尽所能(各人尽力做他能做的)。闻所未闻(听见从前没听见过的)。

②也是有“的”的意思,与后面“的”字相应。例如:我所认识的人(这的“所”字也可以去掉)。

③表示被动。例如:我深深地为他所感动(这句里的“为”可以改成“被”,把“所”字去掉)。




10

①有“的”的意思。例如:中美谁是强者谁是弱者一目了然。

“者”和“所”有什么不同呢?这两个字虽然都有“的”的意思,但是“所”只管动词,而“者”不一定管动词。

②有“一类人”的意思。如果用在坏的方面,有“分子”的意思。例如:共产主义者。马克思主义者。

③用在数目字后面,指上文所说的事物。例如:二者必居其一。

④用在“前”字或“后”字后面,也是指上文所说的事物。例如:编辑和校对在现实工作中似乎是对立的,前者嫌弃后者的样子。不信可以点击查看:编辑和校对发生冲突的原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