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类为啥爱用“七”
发布人:顾幽雅  发布时间:2021-09-03   浏览次数:120

人类为啥爱用“七”

 七步八叉的 中文编辑校对网 8月14日

今天是中国农历第七个月的第七天,也叫“七夕”。


数字“7”“七”日常中很普通,但要是“七弯八拐”地从民俗学上来看,“七”好像又是一个特殊数字……


比如:七是一个轮回,一周七天(一星期也七天)、天上有“七星”(北斗七星: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、玉衡、开阳、摇光),买彩票也有七星彩哈哈。


人的感情有“七情”(即“七情六欲”。而情欲一乱,就“七拱八翘”了。);色彩有“七色”;音乐有“七音”(古乐理以宫﹑商﹑角﹑征﹑羽﹑变宫﹑变徵为七音;声韵学上指唇、舌、牙、齿、喉、及半舌、半齿的七种发音)。


人体有“七窍”(就是两眼、两耳、两鼻孔及口);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算完……


七好神奇有没有!连“中文编辑校对网”也是七个字耶!好开心!那么下面我们就“七拉八扯”“七折八扣”地说说“七”。(本文中打引号的四字词语,为成语,具体就不解释了,挺直白的。)


比如:阴历(中国传统日历)一个月有28天,一个月存在4次潮汐,28除以4就是7天。阴阳与五行之和又正好是七。


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第七天为“人日”——不是《人民日报》啊——从正月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、狗日、猪日、羊日、牛日、马日、人日。据说与“女娲造人”有关,说是人太复杂,不管是脑子,还是肠子,第七天才造出来。


而西方“创世造人”传说里,人是在第6天造出来的,而第7天上帝休息,西方的一周7天,据说由此而来。而中国的一星期为一来复,星期日为来复日,也就是成语“七日来复”。


在东方佛教故事中,佛祖一出生就向东南西北各走了七步,步步生莲花。而在西方天主教和基督教故事里,有七美德和七宗罪。七美德是:诚信、希望、慈善、正义、勇敢、节制和宽容;七宗罪是傲慢、暴怒、懒惰、贪婪、嫉妒、暴食和淫欲。这感觉和中国成语“七情六欲”挺搭:七情,指喜、怒、哀、惧、爱、恶、欲七种情感;六欲,指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(意念)产生的六种欲望。


农历第七个月的第七天为“七夕节”,应劭在《风俗通义》中说:“织女七夕当渡河,使鹊为桥”。今天有人据说渡不了河,隔离中。这一天的主角是女性,故又被称为“女节”或“女儿节”。周处《风土记》记载,时女子在七月七日:“守夜者咸怀私愿”。


人死后第七天要祭奠“做七”。所谓“做七”,就是在人死后,从第七天起,亲属每隔七天设斋会祭奠一次,前后七次,“七七四十九天”结束。民俗学上的解释认为,这与“转世”传说有关。按照迷信的说法,人死后七天就会转生,每七天为一期,期满后会再降生,如此这般,七期为限,四十九天后除灵。还有一种迷信说法是,亡魂通往阴间的路上有层层关卡,每过七天要过一道关口。为亡者“做七”,实是为了护卫其顺利到达阴间,免做孤魂野鬼。在第五个“七日”,亡者最受累,所以又以“做五七”最为隆重。活人一般周五最累,一到周五就“七颠八倒”“七死八活”的样子!


而《礼记·王制》中有这样的说法:“天子七日而殡,七月而葬”,而其他人死后则不能使用这种礼仪。为什么天子的丧礼规定七天停放灵柩,七月下葬?时人认为,“七”是“王者”的代表。古代帝王祭祀先祖一般设“七庙”,即《礼记·王制》所谓:“天子七庙,三昭三穆,与太祖之庙而七”,也从侧面折射出统治者对“7”“七”的重视。


以上就是中文编辑校对网“七搭八搭”“七断八续”地说了一大堆,但刚刚突然发现,不管是阳历7月,还是阴历七月,都居然没有给“七事八事”的活人放假的节日,而“七青八黄”又不多~~7 4 5 6!


中文编辑校对网